温州交通事故律师

-崔波

13738778655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市交通如何彰显文明和谐社会

添加时间:2013年12月19日 来源: 温州交通事故律师   http://www.qzhjtsgls.com/


  文明,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象征,是维持社会进步、优良有序的公德表现。从现代人生存的基本要素——衣、食、住、行来看,“行”即是交通。人们的出行、物品的流通,无不仰赖于交通。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文明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文明建设中一种很重要的表现形式,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集中缩影。
  当前,随着城市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在千家万户中已经日益普及。但是,正如许多新手一下子从原来的步行、骑自行车等比较随意的出行习惯,突然改为每天都可以驾车出行时的新鲜感一样,当道路上机动车日益增多而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时,几乎所有的车辆都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买车就是为了方便、快捷,怎们大家反而都越来越慢了?原来10分钟的路要走1个钟头!”是不是我们的路太少了,车太多了?殊不知,正是由于一些市民在路上只图自己方便,不遵守交通法规,不能够文明通行,才加剧了秩序混乱、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等不良的后果。
  按照道路交通工程学的观点,道路交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人、车、路、交通管理等要件,这些要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互相之间不能充分考虑和有效联系,必然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目前,各个城市的道路交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一个市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从新认识、理解我们的城市交通,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走属于自己的路。
  那么,从政府到平民,从交通建设者到交通参与者,我们应当如何做,才能使我们的城市交通彰显现代文明和谐呢?笔者认为,需要社会各界、广大市民齐心协力,做到以下“六个和谐”:
  一、“路车(人)和谐”:建设者建好道路、完善设施,使用者爱护道路
  道路是供车辆、行人通行的。不合格的、存在瑕疵的道路必然影响安全和畅通。所以,建设者在道路建设和日常维护中,除了要保证路面完好、雨天不积水、晚上有照明外,按照现代大都市的标准,还要做到:一是车行道视线良好,隔离带绿化树木能及时修剪,以使司机们能提前发现树后要过马路的行人。二是视野舒适,司机们能第一时间看到交通标志,而不会被各类灯厢广告弄得眼花缭乱。三是人行道彩砖平整,盲道全部相连,路口有缓坡,电线杆、拔线、消防拴、邮箱、垃圾箱等设施全部设在行道树绿化带上。四是道路名称标牌、交通标志要清晰、醒目、规范,路口充分渠化,减少人与车的冲突。五是用高科技“武装”道路,用太阳能黄闪信号灯提示车辆“前方有小路口,注意减速!”;用交通诱导屏发布路况信息,使车辆提前绕行,避开拥挤路段;用停车诱导屏发布停车信息,使车辆迅速找到适合停车的地方;用智能化公交站牌实时预报公交车到站时间,使乘客从容出行。
  与此相对应,在道路中通行的车辆和行人,则要爱护好我们的道路与设施。一是爱护路面,减少对路面的开挖和破损,即使正常的破路施工,也要及时填埋修复。二是爱护交通标线,行车中尽可能不压线、不蹭线,“安全线”没了,大家在出行时就不会有安全感。三是停车不上便道,如果汽车在便道上碾压,很容易压坏彩砖便道。四是发现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损坏了,或者井盖丢失了,应尽快打电话告诉相关部门修复补救,以保证大家共同的通行利益。
  二、“警民和谐”:管理者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参与者遵章守法、知错即改
  本文中管理者主要指交通管理部门及其执勤交警,参与者泛指出行中的广大市民。作为管理者,交通民警应从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人民群众在出行过程中安全、畅通、方便、舒适、低污染等目的和权益。因此,一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个别车辆、行人扰乱交通秩序,威胁他人安全的违法行为决不放过,严格处理并纠正。二是程序严谨、耐心教育。在交通违法处理过程中,要严守执法规范,敬礼在先,批评教育在后,并认真听取违法者申诉,再实施处罚。三是积极疏导,排忧解难。目前,许多大城市的道路已经进入拥堵高发期,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不断调整市区交通组织,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需求管理,提高路网负荷均衡度和整体通行能力;其一线执勤交警则应充分发挥指挥技能,积极疏导交通。此外,在遇到车辆故障、外地车辆走错路等情况时,要热情帮助,指引道路。
  作为被管理者,广大市民一方面应当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文明出行,讲究公德。另一方面也应尊重、体谅执勤交警的劳动。不管工作环境是严寒酷暑,还是尾气铅尘,交通民警都要提前上班,推迟下班,非常辛苦。因此,广大市民应当服从交警指挥,支持交警执法,配合交警工作。甚至驾车从交警身旁经过时,尽可能“轻点油门”通过。
  三、“强弱和谐”:机动车驾驶人读懂“道路”,为骑车人、行人多一点考虑
  机动车与自行车、行人相比,在道路交通中明显处于强势地位。鉴于驾驶人普遍受过严格的交通法规培训,更应该带头守法通行。在开车时,一是要有道路意识。因为我们的路况比国外发达国家复杂得多,车行路上,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情况,需要不断采取措施,因此驾驶人尽可能不要走神,不要接打手机或抽烟,以便能对变化的道路状况、交通状况灵活娴熟地“见招拆招”。二是要有守法意识。在出行前计划好要走的道路,到路口注意减速,过路口注意加速,进环岛打左转向灯,出环岛打右转向灯,看到人行横道要减速,看到让行标志要减速或停车,看到公交车道不要进入等等。三是要有公德意识。开车行至积水或积土的路面时,一定要考虑到车外同行的自行车和行人,减速慢行,不要把脏水或尘土“送给别人”;此外,尽可能不要使用喇叭,尤其是在学校、医院、幼儿园和居民区周边道路。四是要有规范停车意识。停车要入位、有序,不能停放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上。五是要有善待行人意识。世界各国做的最好的德国人认为“车是可以修复的,而人是无法修复的”。开车遇到行人横过道路或路口时,不管行人是否在人行横道上,都应当自觉减速、停车,看到行人犹豫不前时,不妨主动“摆摆手,让行人(自行车)先走”。
  四、“快慢和谐”:自行车骑车人读懂信号灯和停车线,为机动车、行人多一点考虑
  自行车比行人快,比机动车慢,在快慢之间调整好位置,才能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一是在通行时一定要走非机动车道,不要在机动车道或人行道通行。二是在交叉路口要遵守交通信号灯,有非机动车信号灯的要看非机动车信号灯,没有的要看机动车信号灯;停车时一定要停在停车线后面,不能“越线停车”。三是转弯时注意观察,并提前打手势。四是停放时不要在人行道内随意摆放,如果没有停车位,可以摆放到行道树空隙内,摆放整齐。五是遇机动车让行时,如果不着急,不妨“摆摆手,让机动车先走”。
  五、“人车和谐”:行人读懂斑马线,为机动车、骑车人多一点考虑
  虽然在上文中笔者指出车辆要多考虑行人的安全与方便,但礼尚往来,行人也应当遵守交通法规,为别人多一点考虑。一是通行时始终走在人行道和人行横道上,横过道路时不要翻越交通隔离栏。二是通过路口时也要遵守信号灯,有行人灯的看行人灯,没有的看机动车信号灯的直行灯,绿灯亮了才能踏上斑马线。三是喜欢刺激的青少年不要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四是礼让机动车。虽然“车让人”已属法律明文规定,但是,如果行人横过道路时不着急的话,不妨也“摆摆手,让机动车先走”。
  六、“公交和谐”:乘车有序,关怀弱者
  乘坐公交车需要乘客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只有自己真正做到了礼让他人,才有可能带动更多的人,共同营造一个文明的交通环境。一是排队上下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国外实验表明,排队才是高效率的乘车方式,可以让乘车变得顺当和舒适起来。二是上车后,路远的乘客最好往里走,以便腾出更多的空间给后面上车的乘客。如果与别人同时站在空座位旁,应向互相谦让,尽量避免因抢位与他人发生争执。遇到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儿的乘客,应责无旁贷地主动让座。倘若别人给自己让座,不论接受与否,都得先向对方致谢。三是如需别人让道,要礼貌借路,万一不小心撞到、踩到别人,立即道歉,置之不理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四是下车时,离车门较远的乘客要及时调整位置,不下车的乘客应主动让道。下车时不要急不可耐地推、挤前面的乘客,也不要因其动作慢了些就大发牢骚。如果确有急事需要先下车,先要征求前面乘客的同意,而前面的乘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礼让一下也无妨。
  现代大都市中的道路,已经不仅仅是人和物的位移和通道,也是文明程度的检验场所,只有规则和道德并重,效率与公平兼顾,才能体现真正的交通文明。
  文明社会中的道路需要“六个和谐”,和谐社会需要“招招手,您先走”。如果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主动尝试去做,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感受到崭新亮爽、温暖愉悦的心情,我们的城市将更加文明、和谐。

联系电话:13738778655

全国服务热线

13738778655

律师手机站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18-2024 版权所有 网站支持:大律师网